这是我见过最伟大的操盘

多年以后,不知道雷军会不会后悔,退掉上海徐汇滨江的那块土地。
2021年10月,小米以15.5亿元底价,拿到了徐汇滨江的xh128D-07商业办公用地。
2022年1月14日,伴随着打桩机的轰鸣声,这块地奠基动工,根据官方消息,会是未来的小米上海金融总部大厦。
小米金融哪需要这么大的办公楼,外界当时曾猜测,小米是要把造车业务放在上海。
但没多久,工地就安静了下来,土地被收回。小米当时的回应是:
市政规划用地发生改变,政府有需求收储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上海项目奠基那个月,小米确认首个小米汽车工厂将落户北京亦庄,至此,小米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总部,都确定放在北京。
2024年5月20日,小米退掉的那块地,重新出现在土地市场,只是已经由商办用地调整为住宅用地。
2024年8月7日,绿城以48亿元价买到了它,楼面价13万元/平方米,成为整个中国公开市场上单价最高的一块土地。
价格比小米当年拿地,升值了整整33亿。
1
2025年4月7日,杭州将未来科技城的一地块,由商业地块调整为住宅地块。容积率从6.0改为2.8,建筑高度150米改为80米。
这块地平平无奇,只是西面是VIVO总部,东面是钉钉总部,北面是字节跳动总部。不远处的超级大盘建发云湖之城刚刚清盘,十次开盘,基本要摇号。
杭州应该是想让未来科技城的楼市,续上热度。
2025年一季度,杭州市区卖出了595亿的土地,同比增幅149%,是去年一半的量。连续两次刷新地王后,杭州继续调整工作节奏,趁热打铁。
这两年,地方政府像变戏法一样,掏出了很多好地。
杭州的西溪,突然就出来了土地,还是低密的;广州二十年都没推动的旧改项目,突然就能上市了;
最近五年,上海差不多每年卖90-100宗土地,但2024年,土地宗数没有变化的情况下,总供地面积下降了40%多。
而且内环内地块的占比越来越高,几乎达到了三分之一。就连已经开埠了100多年的上海外滩,都还有新房上市。
说好的缺地呢?
各地操盘手们的思路都很一致,用地段好、面积小的地块:
将楼面单价迅速拉升起来。
杭州西溪的那块低密地块,在3月28日成为杭州地王,及中国第三地王。
拍卖现场,建发、绿城和金茂拼了100多轮。绿城的施工队就守在地块旁边,落锤的下一秒,他们就要进场。
但最终,是来自胡建的建发胜出了。
建发是今年土地市场最靓的仔,开年拿下北京地王,然后是成都单价地王。楼面价4.1万,比去年9月贝壳在同一板块拿的地,高了1.4万/平方米。
成都的拍地现场,女主持人连连擦汗,甚至提示大家投资有风险,举牌需谨慎,连说了三次:
请各位冷静思考。
拿下杭州地王后,建发的主席林伟国很高调。他有点凡尔赛地说:
地价仍低于公司预期。
成都地王,林主席也解释了。他说,去年贝壳拿地时,成都房地产行业处于最低谷,现在我们拿地时,成都市场:
已回归正常状态。
地王争夺战是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升级的,在很多城市,土地楼面价高于住宅限价的情况都出现了。
中指院统计了今年以来地产商权益拿地排行榜,前五位是中海、华润、绿城、建发和滨江。但这场由央国企主导的地王盛宴,背后是一个重大的操盘思路转变。
用期货和股市的一个词来说,就是:
逼空。
2
华尔街的同志们,早就总结了逼空的主要特征:
空头比例要大、股价上涨要快、交易量要激增。
最近,还在限价体系内的杭州三塘招商天青岳叠墅,宣布要加装修包,以330方的下叠户型,地下室、车位、加装包合计加约1500万,相当于每平销售额涨了四万多。
在上海,均价18.9万、套均6000万的上海嘉里金陵华庭认购率达到200%;
在杭州,套均1500万杭州绿城玉澜月华触发社保,164个月社保才能入围。中签率低至12%……
与之前的调控不同,逼空是从顶端产品开始的。
骚操作还不仅这些。很多城市都在悄悄放宽得房率,开发商也心照不宣。在广州,最新一批新项目的得房率已经超过100%,甚至达到了120%
3月,住建部正式提出好房子概念,为了让概念更浅显易懂,领导提出了好房子的最低标准:
层高高于三米。
这样的标准,让以前那些80%得房率,层高2米6左右的老房子,在二手市场上怎么定价呢?
包叔的好友兽爷说,打游戏最牛的人,都能直接修改底层代码。
就像国产新能源车,通过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升级,让汽车从耐用消费品变成了电子产品。现在,房地产也已经被重新定义成:
大宗消费品。
肉眼可见,开发商把户型越做越大,照顾刚需的“7090政策”取消后,市中心的高价地,都在做大平层。
劳斯莱斯和宾利不断出新款,不断刷新售价,另一方面,八手的丰田越来越无人问津,被市场无情抛弃。
参与到这场游戏的人,都试图摆脱一个可怕的现实:
别人把钱都赚走了,只留下一个上涨的预期。
3
包叔算了算,过去三十年,日本政府至少有三次逼空。每一次都很有效,房价都出现了反弹。
2000年起,为了拯救房地产市场,日本政府从供给端开始发力。他们做了这么几件事:
1.对新房进行产品升级;
2.扩大房贷额度,把房贷利率降到了2%;
3.新房税收优惠,只要是买高品质的新房,利率低于二手房,房贷还可以抵扣个税;
4.缩短房子的法定使用寿命;
5.停止郊区新城的开发,加快市中心旧改,把更多的好地块摆上货架。
最典型的项目,就是六本木山丘。
六本木山丘是一个旧改项目,位于东京港区,位置极好。开发商森大厦是老牌开发商。在日本地产泡沫刚刚破裂的时候,他们果断重仓上海,成为第一个独资拿下浦东地块的外企。外滩对面的汇丰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,就是他们的。
和广州旧改一样,六本木山丘花了足足17年时间,2003年,这个高级公寓楼盘才上市。
如今上海的翠湖天地,或者徐汇滨江,可能热度都比不上六本木山丘。中产阶级都以住进了六本木山丘为傲,业主们甚至有一个专有名词:
山丘一族。
在这种项目的带动下,首都圈的房价也终于止跌。
包叔记得,当年安倍上台,日本人民是用拒绝买房的形式欢迎他的。
那一年,首都圈的公寓销量连续十个月下滑,跌幅超过三成,比2008年雷曼危机还要夸张。
然后安倍就想出一个办法:
让一部分富人先买起来。
2015年,日本政府突然拿出了大量核心地段的稀缺宝地,开始造高价公寓。他们强化了继承税,推促着富人为房产买单。
很快,东京、神奈川、爱知、大阪,这些老钱集中的地区,房子卖得又多又贵。
一直在2020年初爆发新冠疫情之前,日本大城市的土地价格甚至创下了连续7年上涨的纪录。
用西红柿首富里王多鱼的话说:
这是我见过最伟大的操盘。






